足迹
穿越大唐做仙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7章 聘请军神李靖(第1页)

李世民不说话了,要说做皇帝没人比他更有发言权。他觉得李慎有一句话说的对。如果他当了皇帝还像现在怕这怕那,等继位了可怎么办。那以后的李唐江山还是他老李家的么?

而大臣们也都不敢说话,李慎的话让他们不敢反驳。而武将里很多都认同李慎的话,他们希望李承乾可以跟李世民一样英明神武做事果断。

“传旨从今日太子出宫侍卫增至五百,高明你去老十军营再拿点好东西。他这么怕死,手里可有很多好玩意呢。”李世民下旨道

“谢阿耶”

“陛下英明”

“阿耶,我那些东西也是花了重金打造的啊。我可以给你图纸你让工部给大哥打造一套不就行了。”听见李世民要李承乾去他府上拿东西,立马抗议道

“那不得朕出钱么?”

“.....”李慎竟然无言以对

“行啦,说正事。在座的都是朕的心腹之臣,你就把刚刚的后续说一说。”李世民收买人心的本事可比李慎强多了

“其实也没什么,这个办法其实我们对付薛延陀的时候已经用过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国本,到那时候虽然诸公还在,朝廷国家运行不受影响,可还有一件事影响很大,就是....那个。”李慎犹犹豫豫。

“你是想说争夺太子之位吧。犹犹豫豫的,还有你不敢说的么。哼”李慎不敢说的被李世民说了出来。

“对对对,就是这个。到时候肯定会各方阵营齐聚,成年的皇子都有心思。阿耶这个时候肯定无心朝政伤痛欲绝处在丧子之痛中。外面的皇子各种借口的都回来,如果我是敌人。

我就会派人联络每一个皇子,表示对他们的支持,给钱给人给物,让他们势均力敌。这样时间久了朝堂运作不一定会乱,但是格局肯定会有变化。都在争夺朝廷重要位置拉拢军政的人。

在时不时的发生点意外事件积攒仇怨,不出三年必定有人铤而走险。所谓有一就有二,那些逐渐失败的就会跟风。我们只要派人在蛊惑一下,说他是上天之子啊,命中所归啊。

我们只出钱出人就行,等阿耶承受不住悲伤的时候,就是大兵压境的时候。这个时候各方已经积怨已久,有人赞成必定有人反对。

肯定有人支持求和,割地、赔款。长此以往慢慢蚕食,用不了多久就把大唐蚕食殆尽。”李慎说了一大通,其实就是以后宋朝灭亡的一大因素朋党之争,只不过没有外地资助这一块和夺嫡。宋朝那么多名将都死在政治斗争中,最着名的就是岳飞。

李世民皱着眉头一直听着,他没想到李慎会说出这么一大盘棋,虽然有很多地方有漏洞。但如果再精心设计一下这就是一盘好棋。虽然时间久点。但是好再保持国力。而且可以以小博大。

“我就说不能跟这孩子玩,太危险。”就在众人陷入沉思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个句话打断了众人的思绪。虽然声音很小,可因为寂静众人都听见了。齐齐的望了过去。

说话的人正是滚刀肉程咬金。程咬金不愧是滚刀肉,见众人看向他脸不红心不跳一本正经,就像刚刚的话不是他说的一样。李慎也一脸囧样的看着程咬金。

这时李靖打破的尴尬道:“纪王果然足智多谋老臣佩服。不知纪王的兵事谋略是从何而来。”

李慎收回目光平静的说道:“卫国公赞誉了。本王也只是从兵书中感悟的而已。其实本王跟在坐的各位国公一样,都希望大唐可以长久,可以一直强盛。

这样我们的权利财富就会一直享受下去。我希望我的财富可以传给下一代,可以让下一代下下一代都免予战火。想让后代子孙可以荣华富贵。”

李世民看着自己这个十儿子在那侃侃而谈心中也是很欣慰。那么多儿子各个都各怀心思。都想争点什么。只有这个十儿子想的都是如何让他李家可以传承更久。

“行啦,李慎不要说那些没用的。如今我们谈的是关于这次考核的兵事。”李世民打断了李慎的发言。不能让李慎在说出什么出格的话

“这有什么好说的,兵者诡道也。最后不都是一个目的就是胜利。而我们考虑的唯一就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达到利益最大化。

不会有人愿意用三千人的生死换我一个王爷的不值得,可换十几个将军就值得。难道将军官位比王爷还高么?

当然不是啦,这是价值,我一个闲散王爷能有什么价值。可一个卫国公可以抵得上无数个纪王这就是价值。”

“纪王妙赞了。老夫如今已经上不了战场了。没什么价值了。”李靖看李慎这么夸赞有些受宠若惊。

“不。卫国公现在的价值比以前丝毫不差。可能还要大一点。”李慎坚定的说道

“有话直说。”李世民催促

“阿耶,你也应该发现了吧,当年跟谁阿耶打天下的老臣都老了。尤其像李老将军这样的帅才,已经快古稀之年了。

如今正是我大唐青黄不接的时候,小一辈里将才太少了。在过几年等到这些老一辈都回家养老了,谁来接替他们呢。

所以我刚刚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李老将军如今在家也是养老也是整天无事。我愿意给与高俸禄邀请李老将军到我王府的军营里做一个教俞可好,负责教授排兵布阵传授经验。

我府上的典军薛仁贵是个难得的人才,将来我打算让他为朝廷效力。

李老将军戎马一生,积累下来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财富,简直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万金不换。不知李老将军意下如何。”李慎真挚的邀请李靖,用现代的话叫返聘。

喜欢贞观小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