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第1页)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寒冬。
今年的雪下得比较早,颇有“瑞雪兆丰年”的好意头。
沈鸢开始带着明澜院的下人们做熏鸭和腊肉,用作过年时走亲访友的拜年礼。
因沈鸢特制的熏鸭和腊肉在亲友之间备受欢迎,过去两三年,秦家便在节礼的名单中加上了这两份独具风味的特产,这也成为了秦家送礼的一个惯例。
时间进入到腊月初十,盛京的百姓刚过完热闹的“腊八节”,一则事关当朝五公主的流言便从后宫传到了上层权贵圈中,继而又传遍了整个朝野。
流言的内容堪称骇人听闻,不仅牵扯到从冷宫刚复宠的康婕妤,甚至连中宫皇后也牵连其中。
听到传闻的众人皆不敢在明面议论,只能在背后悄悄嚼舌。
后宫之中发生的事情,又怎么可能瞒过皇帝与太后的耳目。
流言刚传进永寿宫的第一时间,太后便将皇帝与皇后叫到了自己的寝宫问话。
“后妃残害皇嗣”乃是重罪,何况还是如此伤天害理,世所不容的“生母残害亲生骨肉”的丑事。
若不查明真相,将凶犯明正典刑,来个杀鸡儆猴,以后后宫的妃子们有样学样,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太后坐镇后宫数十年,极少动真怒,但此次事件明显超过了她老人家的容忍底线。不仅皇后遭到了训斥,便是乾元帝这个亲儿子也吃了瓜落,被太后斥骂“见色忘义”。
刚从冷宫里出来的康婕妤,再次被禁足在了瑶光殿,只待查明五公主突病痴傻的真相,再来宣判她之后的命运。
一向运筹帷幄,成竹在胸的宋蕴锦,这一次是彻底慌了神。
她实在想不明白,明明是那么隐秘的事情,连皇帝身边的暗卫都没察觉,而且皇后与自己早就处理好了所有尾巴,为何事情还是会走漏风声?
究竟是谁在背后与本宫过不去?非要将我置于死地?
宋蕴锦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内心愤恨、煎熬又无力。
整个瑶光殿都被禁军包围封锁了,殿中如今只留下了几个年老眼花的太监与宫嬷伺候,而她身边的心腹全被押入了枭衣卫的昭狱进行刑讯……
宋蕴锦有些六神无主,她明白,自己的处境前所未有的危急。
可偏偏这个时候,在宫中唯一能帮上自己的皇后也是自身难保。
同一时间,皇后也被禁足在凤仪宫,打理后宫的权责暂时移交到了德贵妃与其他三妃的手中,整个后宫充满了风雨欲来的紧迫感。
宋蕴锦想向外求救?那更加不可能了。
瑶光殿被围得如铁桶一般,连只苍蝇也无法进出,她贴身伺候的那些仆婢宫嬷又都下了诏狱,无人可用,如何向外求助?
宋蕴锦现在好比一只困兽,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宫里的皇后与康婕妤陷入了困境,宫外的宋家却安静如鸡,似乎全然不担心。
宋洵确实稳如老狗,因为宋蕴锦这个孙女在他心中已经相当于废棋了,此次对方能否安然度过危机,对宋家的计划都影响不大。
换言之,宋蕴锦被她的娘家彻底放弃了。
皇后乃是一国之母,关乎国本,犯的又不是什么滔天大错,顶多是受些牵连被责罚一番,她的中宫之位不会有任何动摇。
只要皇后无事,宋家便无需太过担忧。
何况宋家在后宫之中还有一位颇得圣宠的庆贵人,假以时日,让其成为另一个“宁嫔娘娘”亦不无可能。
宋家的以静制动,明哲保身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乾元帝抓不到对方的“痛脚”,自然无法将火烧到宋家头上。
于是事件的中心人物,宋蕴锦便只能被众人合力架到火上烤。
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于太医院的邹院判。
邹院判奉命复查幼宜公主的病情,而他从当初为幼宜公主诊治的那几位太医口中详细了解了对方的病症之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邹院判怀疑幼宜公主当时得的可能不是风寒,而是被人下了一味叫做“惊风散”的药。
吃了这种药物的症状与风寒十分相似,但是症状会比风寒凶险。
幼宜公主才七岁稚龄,娇弱的身体本就承受不了“惊风散”的药性,而宋蕴锦当时为了勾起皇帝对女儿的怜惜之情,丧心病狂地让人给“病中”的幼宜公主几次加量,终是酿成不可逆转的悲剧。
时过境迁,邹院判也找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只能给乾元帝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的方向。
但正如秦赫所说,有时候证据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帝王的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