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书名是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8章请皇上三思,不能毁了天下读书人的前程(第2页)

这太孙殿下,他也算是看明白了,与皇上相比无半分逊色,并且更加沉稳内敛。

不同于朱元璋的铁血杀伐,朱雄英更擅长的是把控人心,不止杀人,还诛心。

他们这些人最怕的就是一世清名被毁,如果不能死的轰轰烈烈,那还不如苟且活着。

和朱雄英对着干绝对没有好下场。

朱雄英不仅会要了他们的命,还会在他们最在乎的声名上大做文章,让他们死后还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所以赵西临等人非常利落地躺平了。

一盏茶的功夫都快过去,朝堂上仍然没有人站出来说话,朱元璋等不下去了,他清了清嗓子,“看来诸位爱卿都十分赞同大孙的想法。”

“既如此,咱稍后就下令昭告天下,也让各地那些有识之士都能收到消息进京来。”

此言一出,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启禀皇上,臣有上奏。”

一位礼部官员站了出来。

见到有勇士站出来,那些持反对意见却不敢站出来的大臣们舒了口气,暗地里为这位仁兄叫了声好。

身为科举改制之前的既得利益者,一大部分官员都不想让朱雄英进行什么科举改革。

毕竟他们也算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上岸的人,自然见不得这种情况。

而那些受荫蔽为官的人,更是深深不满于朱雄英的决定。

他们背靠父辈的荣光,才能当上官。

这什么科举改制若是真成了,他们这样的人是不是日后都会被排挤出官场啊?

况且,他们能受荫蔽为官,可他们的儿子们还没有着落呢。

他们自然是想着自家的子孙后辈们也能和自己一样享受荫蔽,最好是能做到官官相传。

见到有人站出来,朱元璋眼睛都亮了,声音因激动都高了几分,“准奏!”

他正愁没什么挑战性呢,有人站出来更好。

他相信大孙肯定能解决的。

这位站出来的官员可不是什么小官,乃是正三品的礼部侍郎。

他向朱元璋和朱雄英行了一礼,而后道:“皇上,太孙,自有科举之制始,历经隋、唐、宋、元四朝,共八百余年,唐高宗创殿试,武周时创糊名制与武举,种种改革从未脱离其宗。”

“科举三年一次,对我大明学子来说,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能登科及第。”

“若是贸然改制,不知有多少学子努力都付之东流。”

“明年秋便是新一届的科举,天下学子都是依据《科举成式》来研读典籍,今年突然改变科举制度,这些学子的心血岂不是白费了?”

“他们苦读已久的经义典籍,忽然就没了用武之地,,取而代之的是从未准备过的典籍,情况定然大为不同。”

“臣也是经由科举取仕才做的官,苦读将近二十载才得中进士,其间苦痛不足为外人道也。”

“是以最为理解那些学子的感受。”

“臣观太孙关于科举改制的用意,似是想要大开科目,原本准备好的学子们肯定会变得恐慌,不知该如何是好。”

“此举不知会毁了多少学子的前程。”

那礼部侍郎郑重叩拜,“臣代重学子恳请皇上、太孙三思,仔细斟酌科举改制之事,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