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萧凡曹操书名叫什么小说名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革(第1页)

萧凡登基的第一时间,并没有过大的奢侈的宴席,反而第一时间减免赋税,也因为这个举动,皇城长安的民众对萧凡的推崇达到了顶峰。

而且萧凡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虽然萧凡能够通过武力镇压所有人,但是一个光杆司-令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萧凡列好了所有的惠民政策:

第一条就是建立农物司,这个农物司以长安为农务总司,以府为农物司,同时以县城设定农物小司。

萧凡阐述了食粮是食粮,种子是种子的思想,挑选精致的种子留着来年种植。

而农物司则是需要在种子和土壤身上下功夫,并且严令农务总司两个月内,拿出一个妥善可行的增收方式。

第二条就是物资整合,不是说萧凡敛财,而是将土豆和地瓜这红白二薯引入西北和东北以及边荒。

北方寒冷,如今已经离年不远了,当年是没办法实现创收的,所以只能等待来年了,不过有了土豆地瓜,虽然不能减少受灾面积,但是粮食产量上来了,至少不用挨饿。

萧凡的想法目前很简单,民情严重,这种地下作物可以少受很多侵害,让子民填饱肚子才能想办法发家致富。

第三条则是由府城为基准,沿海乡镇大力扶持渔业。

萧凡虽然对于渔业了解不多,但是他知道现在科技力量十分落后,所以渔业发展也很艰难,特别是沿海地域,风浪甚大,对于这方面他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掏出真金白银来发展。

第四条也是紧紧的关系到民生,萧凡减少了大概五成的商业税,但是也下了强硬的指令,生资相关和日常用品,年内涨幅不得超过15%。

这样一来,虽然商人税收少了,但是强硬的条令让商人溢价空间减少了很多,但是最底层的民众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第五条,萧凡求财心切,设立了科举考试的制度,这让天下士子有了一展手脚的机会,萧凡虽然对于之前的科举考试不是很清晰,但是整理文案的时候,有貂蝉这个贤内助帮忙,萧凡做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萧凡建立了详细的科考制度,严谨的乡试、府试、殿试,以及相应流程,又又司马懿从旁协助,虽然远不如大明详尽,但是萧凡觉得这对目前的汉朝来说已经足够了。

然后萧凡又定下了功名等阶,从童声、秀才、禀生、举人、进士,在之后便详列三甲。

且萧凡主张科举采取糊名的模式,以免徇私舞弊。

事实上科举始于东汉但是到了东汉末期,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甚至也可以说东汉时期的科举本身也没掀起什么风浪,只是有那三、五次科考勉强也就算是微不足道的锦上添花,并没有对东汉有什么实质性的建树。

当然,萧凡这一次将科考罗列的详详细细,众多文人士子一目了然,同时也在心中做好了准备。

当然,文的方面解决了,武的一方萧凡自然也不会闲置。

虽然和科举考试来考取功名不太一样,但是也相差不是很多。

但是萧凡在武考中额外加上了一点,正常武考正常比,但是想要在武考夺魁,让朕欣赏你,你需要文韬武略,不能只会一打一,而是需要你有领兵的本事。

这样一来,文武全才就容易多了,现在的萧凡已经筹备好了一切,现在基本就等着搞定那八个国家就可以了。

萧凡登基之后可算是累傻了,远没有当大司马的时候那么逍遥。

每天除了应酬曹操、司马懿等故友,后来甚至连刘备都来祝贺,至于他的意图萧凡不是不知,但是萧凡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而且打听之下才明白,这个时候的刘备压根没把诸葛亮当回事儿,或者他都直接把萧凡之前的劝告彻底仍一边儿了,萧凡嘴上冷笑着,干脆找了个借口,直接把这大耳贼赶走了。

萧凡登基之后真的算是励精图治,后宫二十多个美人,他是一个都没宠幸上,三天的时间,萧凡天天跟狗一样倒在床头就是睡。

每天上奏也多是贺喜和一些报喜不报忧的小事情,于是萧凡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

就如同之前在叶城的时候一样,你们这些大臣不是报喜不报忧么,当我萧凡是瞎子,可以。

我不仅夸着你,我还给你们涨工资,你们一个月是十两,一个月我给你们一百两,之前发生过的事情,做的错事,你们都自己列个表给我写的明明白白。